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不斷襲來,開發商、制造商和平臺運營商都在努力尋找能夠引領新一波移動技術創新潮流的設備。智能手表、眼鏡等可穿戴設備無疑是一大熱點,但與此同時,移動操作系統也逐漸在各類消費電子產品和電器中普及開來。
也許,汽車才是未來潛力最大的移動技術創新陣地。移動本就是汽車的首要屬性,而人們在汽車里的很多行為,例如聽音樂、導航等,也正是移動領域的熱門方向。
目前,美國人平均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約為1.2小時,且他們每年因交通堵塞而浪費的路上的平均時間達到38小時。如果能充分利用好用戶在車內的這段空閑時間,汽車類移動應用就能很好地與用戶形成互動,并收集大量數據,前景十分誘人。
BIIntelligence發布的報告主要研究車內移動應用的技術基礎和主要計劃,分析將移動產品和服務引入汽車的三種主要方式,探究車內移動應用和服務的核心平臺,包括手機、計算系統及內嵌的聯網平臺等,并詳細闡述哪類應用和服務最可能成為車內移動市場的熱門應用和服務。
以下是報告中關于車內移動應用和服務發展前景和引入方法的概述:
車內移動應用市場規模已形成--據市場研究機構GSMA預測,未來5年內,全球聯網汽車的數量將超過6000萬輛。預計到2018年,車內電信及軟硬件服務每年營收將達到約400億歐元(約合510億美元)。例如,音樂服務提供商Pandora已與23家汽車制造商及8家音響制造商建立合作關系,目前現在已有250萬輛及100款汽車使用Pandora的服務。
通過整合引入移動產品和服務--即聯網手機用戶可以將手機與汽車的計算系統和硬件關聯。然而,發揮關鍵作用的還是移動設備,而汽車只能作為載體來運行應用,例如用戶界面、語音控制、揚聲器、耳機插孔和滾輪控制等。現在,大部分車內應用套裝只是一個界面,用戶通過藍牙或USB連接線將智能手機與該界面相連進行控制。
通過捆綁引入移動產品和服務--即通過外部設備實現聯網,在車內完成計算。例如,用戶可通過藍牙或USB連接線關聯汽車的導航系統與手機上的聯系人列表,隨后只要在車里按下一個按鈕,就可以獲得前往特定聯系人地址的導航路線。在這種情況下,汽車通過外部設備來收集網絡數據。
通過內嵌引入移動產品和服務--即在汽車上實現聯網和計算功能,安裝車內操作系統、各種應用和其他互聯網服務。移動設備也許可以與車內系統同步,但并非運行車內系統和應用的必要條件。目前,通用汽車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該公司已推出最新的4G汽車。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