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的基本情況
過去10年,上海通過智能交通系統應用試點示范工程的研究、實施,目前在城市道路管理、公共交通管理、高速公路管理、靜態交通、交通綜合信息服務等領域均取得了一定成果。
2010年,依托交通綜合信息平臺,上海交通管理部門為世博會提供了多重方式的交通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為世博交通保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二、上海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的重點領域
1,全面實現地面道路交通,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信息采集和誘導服務。
2,基本建成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實現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對外交通等信息匯集、交換、共享,對政府交通決策和公眾交通綜合信息服務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3,地面交通信號協調控制系統覆蓋中心城區、放射型主干路和部分郊區新城城區。
4,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公共交通卡系統,實現長三角部分城市一卡通。至2011年年底,工作日日均刷卡量387萬,刷卡次數984萬,發行量4000萬,上海讀卡器裝機量7萬臺。
5,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已經建成,不停車收費ETC在大力推進中。截止2012年5月,ETC車道數184條,用戶數20萬,ETC日均流量13萬輛次,占高速公路流量的17%。
6,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區域停車誘導系統。
三、智能交通的發展趨勢
(一)面向群體的被動交通管理,向面向個體的主動管理轉變。
?。ǘ┕皆谥悄芙煌ㄏ到y中得到更大的體現。
?。ㄈ┌踩c應急成為人們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四)更加側重于公共交通服務品質的提高。
(五)交通信息成為生活資訊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
?。┮苿泳W絡終端將成為人們獲取交通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徑。
?。ㄆ撸o縫多模式交通換乘銜接更加精細化。
伴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壯大、出行需求的不斷增加,交通運行矛盾嚴峻,對于如何緩解這一矛盾,薛美根在最后演講中給出了上海智能交通發展相關對策:
1,道理交通和交通安全領域
全面提升快速路交通事件應急處置管理系統功能,研究快速路常發性交通擁堵規律分析、擁堵預警技術和對管理業務決策支持分析。基于多源交通信息采集,加強地面道路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配時優化研究工作。
2,公共交通領域
大力推進智能公交系統建設,實現地面公交客流信息采集和應用,基于CAN總線的油耗、運行安全信息采集和監管,建成車載一體化系統和集群調度系統。基本建成地面公交線網優化決策分析系統,基本建成中心城區公交走廊的公交信號優先系統,實現公共交通樞紐實現換乘信息服務。
3,停車管理和服務領域
建設公共停車信息服務平臺,提供網站、電話查詢、手機、車載導航等多種載體的動態停車信息服務,實現停車預約服務,建設大中型停車場的內部誘導和反向車輛位置查詢系統,推廣不停車的停車繳費,自動繳費系統等,推廣道理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建成道理停車監管和服務系統。
4,對外交通領域
完善對外交通方式的運行信息采集,完善綜合客運樞紐內部客流信息采集,客流組織,引導和服務。
5,交通綜合信息服務領域
推進基于車載終端和智能手機的動態信息服務,積極引入信息服務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鼓勵企業參與。
6,交通決策支持領域
開發綜合交通運行和決策分析系統,提高綜合交通運行研判技術水平。建立智能交通系統項目評估機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