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鐵路基本建設投資主要由國家財政撥款,鐵路的經營成果與鐵路建設的發展不掛鉤。一方面,鐵路的積累資金除了少量用于運營開支和技術改造外,全部以利稅的形式上繳國家。另一方面,鐵路建設需要的資金由國家財政下撥,鐵路的經營狀況和鐵路發展建設沒有直接聯系。
1985年鐵路建設由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國家不再對鐵路建設直接投資,鐵路自己負責建設投資,資金來源為:鐵路應交所得稅自留作為建設基金;稅后遞增利潤留給鐵路作為建設基金;財政部全數返還的鐵路上繳的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作為鐵路建設投資資金。1991年起國家建立鐵路建設基金,這一階段鐵路基本建設資金全部依靠自身解決,不足部分向銀行貸款,貸款本息由鐵路負擔。
合資鐵路的建設開啟了中國鐵路投資多元化局面。合資鐵路是由鐵道部和政府、企業和其他投資單位共同建設、聯合經營的鐵路路網干線和重要支線。合資鐵路實行合資建路、聯合經營、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基本原則,合資鐵路的建設標志著中國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開始。
近年來,鐵路主管部門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方式不斷加大融資力度,但鐵路建設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