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基于北斗的集裝箱智能物流系統”研制成功。只需在被監控的貨物上安裝一臺書本大小的監控終端,通過智能手機下載一個APP軟件,就可以通過手機來跟蹤與監控貨物,您的貨所在位置、走過的路徑軌跡、開關箱門的時間、箱內的溫度、濕度和振動等一目了然。
只需在被監控的貨物上安裝一臺書本大小的監控終端,通過智能手機下載一個APP軟件,就可以通過手機來跟蹤與監控貨物,您的貨所在位置、走過的路徑軌跡、開關箱門的時間、箱內的溫度、濕度和振動等一目了然——這是由全國勞模包起帆領銜的創新團隊研制成功的“基于北斗的集裝箱智能物流系統”所展現的效果。日前,這套系統通過了上海市科技委員會的評審及驗收。
物流跟蹤與監控一直備受國際關注,為了解決這個技術難題,上海港包起帆團隊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成果“集裝箱電子標簽系統”提升為國際標準ISO18186。
“創新只有開局,沒有終了。”包起帆說。為了讓中國在物流跟蹤與監控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包起帆帶領產學研團隊繼續該項研究。包起帆介紹,啟用該系統,一旦發生貨物箱門被打開或其他異常,通過北斗定位和通信功能實現星地交互,系統就會立刻報警,猶如為貨物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用戶還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預先設定時間間隔,讓終端定時報告用戶關注的物流狀況。
目前,該項目已成功展示在世界同行的面前。2013年,在ISOTC104美國亞特蘭大會議上,課題組展示了研究成果,與會專家給予高度評價,稱該系統是目前集裝箱物流監控領域中技術水平最為先進的一套系統。
多家物流公司、運輸公司通過實際應用,共同感受到了該系統的眾多創新亮點:系統安上了國產“心”,將北斗衛星成功地應用于物流跟蹤與監控,在國際上首次將一組衛星融合定位和通信兩大功能于一體;系統融合了移動互聯網、電子標簽、低功耗藍牙等信息技術,特別是利用智能手機構筑了以跟蹤與監控集裝箱為目標的物聯網;系統兼容溫度、濕度、振動、煙霧、開關箱門信號等各種傳感器,可以滿足客戶對物流品質的評價和追溯的需求;系統操作方便,利用幾乎人人都有的手機和不同類型的終端即可實現跟蹤與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