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斗應用推廣與產業化專家組專家尤源表示,今年將會是北斗衛星導航的爆發期,他們不僅要與GPS拼價格,還要同它拼技術,計劃用1~2年的時間,解決手機上應用北斗芯片的功耗、體積問題,進而覆蓋到市面上的主流手機產品,讓消費者能夠信任、使用北斗產品。
“如果馬航MH370用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會怎么樣?”
一架失聯的飛機,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同時也向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事實上,在這種重大搜救過程中,具備雙向通信功能的北斗體現出的價值,要遠遠高于GPS系統。
在今年開始,伴隨著上游芯片模塊成本的降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市場上即將迎來新的爆發,同時也將成為國際搜救行動的標配。
重大搜救走向國際
“馬航如果用的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那坐標位置早就被確定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副總工程師譚述森對《IT時報》記者表示,馬航班機上采用的依舊是GPS定位,只能實現單向通信,即飛機只能被動接收衛星信號,一旦遭遇事故只能等待GPS來搜尋。而北斗衛星導航最獨特的地方是,它采用了雙向定位報告功能,飛機、客車等載體能夠主動向衛星系統發出消息。
這就意味著,只要客車、漁船、飛機等海陸空各種交通工具安裝了北斗導航終端,或者乘客攜帶了有北斗接收器的設備,搜救人員就能及時得知它傳回的經緯度等坐標信息,從而確定精準位置。
遺憾的是,目前這一功能主要被應用在北海、南海等一些漁船設施上,由于在民航方面缺乏統一標準,在飛機等民用領域還尚未普及。“這次馬航失聯班機的搜救,也體現了北斗衛星搜救功能的重要性,我國完全有能力去填補這個空白。目前我們也展開了多項國際談判,將北斗衛星納入到國際標準之中,讓中國、全世界的民航飛機都裝上北斗導航。”譚述森說道。
盡管如此,在馬航失聯班機的搜救行動中,北斗衛星依然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了解,此次參與搜救的船只和飛機均已經配備了北斗接收器,在對其進行精確定位后劃定搜索區域。“接下來要做的是,將北斗的全部功能覆蓋到整個亞太區域。截至2020年,北斗系統的衛星數量要達到35顆,進一步覆蓋全球范圍。”譚述森表示。
成本降低50%,與GPS價格戰開打
今年以來,北斗衛星導航在民商領域的產品,已經悄然出現了降價趨勢,與GPS搶奪市場份額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
“目前的制造工藝有了新突破,北斗衛星導航的產品芯片功耗、體積變小了,成本降到了百元以內,比去年降了近一半,這在車載導航終端領域體現更為明顯。”負責北斗終端芯片研發的和芯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地區負責人李小偉告訴記者,他們正在跟中興、華為等手機廠家,以及東風日產等汽車廠家積極合作,計劃推出更多支持北斗定位的通信和車載產品。
北斗應用推廣與產業化專家組專家尤源告訴記者,以前北斗衛星的定位模塊在成本上要比GPS高出2~3倍,但今年開始北斗的成本大幅降低,“去年GPS模塊是30塊左右,北斗在百元左右,但現在兩者只差幾元錢,甚至有些廠家推出的產品已經與GPS價格相同。”
去年,高通聯合三星在GalaxyNote3手機的部分型號中,首次加入了北斗定位功能,能夠同時處理來自多個衛星網絡的信號。這背后的趨勢是,近年以來高通、展訊、聯芯等企業陸續入局,即將或已經推出支持北斗導航功能的產品,整條北斗的產業鏈也日趨成熟。
“傳統做北斗芯片的廠家,現階段還是主要做車載終端,想要直接進入手機廠家、芯片廠商的供應鏈還是比較困難的。”李小偉對記者表達了他的擔憂,由于目前高通、聯芯等廠家直接在自己的CPU等一體芯片中集成了北斗衛星定位的功能,而由國內廠家生產的北斗單芯片的功耗、體積尚不理想,所以手機廠商目前少有問津。“這意味著國內企業要更加注重技術革新,在芯片和體積的性能上趕超國外廠家。”
“可靠”走向“可信”
隨著整個產業的逐漸成熟,國產的北斗定位系統也向“可靠、可用”的階段走向了“可信”。
“到今年為止,做北斗衛星監控、導航等設備的廠家,一下子涌出了上百家。我們也同東風、比亞迪等汽車企業積極合作,為將近200多款主流車型裝上了北斗定位系統。”尤源對記者說道,在北斗車載定位導航系統的合作上,目前基本覆蓋了合資汽車廠家,在個人消費市場,也有10萬多臺私家車裝上了北斗定位導航系統。根據計劃,2020年,北斗要完成占領導航市場60%,行業應用領域8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一個較為樂觀的預計是,2014年在監控領域,北斗衛星導航要做到300萬臺的占有量,市場占有率完成80%以上。在車載導航領域,北斗衛星導航要做到100萬臺以上的安裝量,拿下起碼10%的市場份額。
“今年將會是北斗衛星導航的爆發期,我們不僅要與GPS拼價格,還要同它拼技術,計劃用1~2年的時間,解決手機上應用北斗芯片的功耗、體積問題,進而覆蓋到市面上的主流手機產品,讓消費者能夠信任、使用北斗產品。”尤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