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中國自主研制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其發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它是繼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雖然北斗的發展日趨成熟,但其商用化程度卻一直處于相對落后水平。相比起美國的GPS來說,北斗的應用可謂慘淡,不過作為后起之秀的北斗來說,目前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作為一整個產業,北斗在商用化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它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發展的趨勢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北斗商用化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開始建設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時候就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而2012年作為這“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目前來看,北斗已經完成這一目標。
作為目前世界上衛星定位系統的老大先行者,美國GPS在世界范圍內占據著近乎統治的地位,北斗如何與GPS展開競爭或者合作成為北斗未來發展的關鍵。
首先從價格上來講,一塊GPS模塊的國際價格大約2-3美元,再加上關稅也就四五十元人民幣,相較之下,北斗模塊的價格普遍要四五百元人民幣。巨大的價格差距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是必須要考慮的,而價格高的原因不難發現,成本價格的高昂直接導致了過高的售價,而產量低和商業工業化水平不足則是目前我國北斗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這種原因事實上顯而易見,GPS已經推廣了近20年時間,其整套生產模式、加工模式已經形成制造業鏈條。然而北斗卻仍處于小規模的生產。雖然北斗硬件近年來一直在降價,但是相比GPS的傾銷式銷售,北斗如何與其競爭成為最重要的問題。
其次,從技術方面來看,作為本國新興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系統的技術尚處于發展和研究階段。我們客觀的比較北斗與GPS時仍能發現,北斗無論從定位的精準程度或是定位的速度上都難以匹敵GPS。另外,生產工藝方面,國外GPS儀器生產廠商已經具備生產更加小體積和精細的硬件產品,但是作為國內北斗導航系統的硬件生產廠商,生產和加工工藝的技術遠遠落后于國外企業。
再次,國外大公司正利用其在GPS和通信領域中積累的技術、產品和品牌等優勢,競相搶奪中國市場。國內的北斗企業在目前階段尚未形成融合趨勢,整個北斗產業也并不明朗,單靠一兩家企業來支撐整個產業顯然無助于大環境的發展。
如何解決北斗商用化中的問題
北斗系統的使用與發展已落后于GPS,兩者勢必形成競爭關系,不過從目前的發展格局來看,我們并不認為北斗與GPS只有互相吞并和擠壓的結果。似乎合作能成為一種更好的出路。當下國內北斗產業內,北斗只是泛在的概念,整個衛星導航我們都可以叫北斗產業,因為我們在說北斗的時候并沒有排斥過GPS。
解決北斗系統的商業化應用,首先勢必需要國家政府的大力扶植,以及各個省份對推動北斗發展的補貼政策。政府對本國企業的扶植和優惠政策可以讓目前處于劣勢發展環境下的北斗產業起步占據一定優勢,同時整個大的使用環境也能促進行業的履帶式發展模式。從上游企業開始,需求的增量所來帶來的是產品線的增多,產量的擴加大,雖然這種需求前期可能來自于政府的主動推進,甚至強行安裝。直至下游,量的普及和大眾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也勢必能帶動服務和應用的提高。
其次,企業之間要形成良性競爭,不能惡性壓價。企業數量的增加和企業體量的增長是產業化的典型特征。產業內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應當起到保護的作用,小企業的存在可以彌補行業大頭們所未兼顧的部分,它在其中或許能起到潤滑劑以及增補填量的作用。
第三,從產品本身來講,質量和服務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北斗走向商業應用的關鍵,一是北斗系統要穩定可靠,這一點比系統具有高性能還要重要;第二是到用戶手中的終端產品,性能要是穩定可靠的;三是不能因為使用北斗而增加用戶的成本負擔,價格是重要的因素。
北斗未來發展的趨勢
就眼下來看,北斗最為實際的發展目標則是打開國內民用的市場。民用化和大眾化是北斗今后發展的主要道路。
從短期來看,北斗系統的發展還只能依托政府的扶植扶持政策。在未能普及化北斗應用和產品的時期,摸索的道路是必要的。同時北斗與GPS的合作也是大勢所趨,隨著雙頻信號甚至多頻信號芯片的成熟,北斗可以依托于GPS成熟的服務和平臺來逐步提升自身知名度和普及度。從長期來看,北斗民用化的發展更多需要企業間的配合。目前,我國北斗行業整體核心企業數量不夠,發展程度缺乏強勢,圈內僅有20家左右的上市企業,這對于整個北斗行業來說,是非常小的。如何促進新興企業的發展是大企業和各地政府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多企業協助式發展也能更好的促進行業前進。從市場規模來講,北斗既然要尋找商業化的道路,大眾市場勢必要成為北斗廠商們所要面對的對象,單一的依靠政府訂單或者強制性政策性的采購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商業化。現在國內北斗市場上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北斗產品叫好卻不叫賣。大家都在稱贊北斗,而銷售卻增長緩慢。如何打開大眾市場,找到很好的盈利商業模式是北斗廠商們所要考慮的問題。
對于外國企業的并購,優秀技術的購買或許也能成為一種趨勢。今年2月份,業內企業合眾思壯收購全球第三大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芯片與OEM辦卡企業Hemisphere公司,這無疑給國內企業的發展模式提供參考。其主要意義在于占據行業稀缺資源,可以使企業本身獲得更高的起點,并且能夠得到成熟可用、商業化程度高的產品。
最后北斗衛星系統的發展,從大的層面來看,國家政策的開放才是最為主要的因素。軍用北斗作為單獨部分的獨立出去尚可理解,但作為民用化的這部分,就需要政府的引導,對市場的放開,對企業一方面進行扶植扶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場公平的競爭。北斗國際化的道路是讓北斗系統成為全世界的北斗,良性競爭能帶來的是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