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我國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始提供試運行服務,預計到2020年將可以提供全球服務。繼美、俄之后,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獨立導航系統的國家。專家估計,未來我國導航產業市場容量高達5000億元,導航系列產品將加速進入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一條前景誘人的巨大導航產業鏈正在形成。
●現狀GPS獨霸全球導航市場
目前,全球導航市場由美國GPS一家獨霸。包括“北斗”在內,當今全球有四大導航系統被聯合國確認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其他三個分別是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歐盟的伽利略。在全球衛星導航市場,GPS所占份額超過95%。
此前,美國耗資超過300億美元建立GPS,這是繼阿波羅登月計劃和航天飛機計劃后的第三項龐大的空間計劃。1995年4月美國宣布GPS系統已具備完全作戰能力,為地球表面絕大部分地區(98%)提供準確的定位、測速和高精度的時間標準,開始廣泛在軍用和民用領域推廣。
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由于衛星和電子設計有缺陷,該系統1988—2000年間發射了54顆衛星,一度僅有7顆運行,且僅能提供水平方向50—70米、垂直方向70米的定位精度,不具備在導航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能力。
2002年,歐盟啟動“伽利略計劃”。按照最初設計,“伽利略”將一共由30顆導航衛星覆蓋全球,一度被認為是結束美國“獨霸”導航市場的最有力挑戰。然而“伽利略計劃”實施遇到困難,2008年4月27日,第二顆實驗衛星才升空,技術尚未成型。
●對比“北斗”與GPS不相上下
“截至目前,北斗導航系統在中國和周邊地區已經可以獨立地提供衛星導航定位授時服務,總體性能與GPS性能相當。北斗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說,與2012年試運行之初相比,“北斗”覆蓋區域擴大,定位精度也由平面25米、高程30米提高到平面10米、高程10米,測速精度由0.4米每秒提高到0.2米每秒。
到2020年左右,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后,定位精度可提升到1米,屆時北斗導航系統也將從基本系統過渡為成熟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所提供的定位精度在全球范圍內將與GPS抗衡,在亞太地區甚至會超過GPS。”中科院院士楊元喜指出,與GPS相比,北斗的首次定位速度和授時精度都表現出優越性。北斗導航系統“結網”完成后,系統用戶定位、電文通信和位置報告只需要幾秒,而GPS首次定位要1—3分鐘。“北斗導航系統可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冉承其表示。這樣定位效果更好,全球用戶將享有更高的服務精度、更好的用戶體驗。“北斗導航系統還擁有‘獨門絕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導航工程辦公室主任吳東透露,北斗可以實現導航與通信的緊密結合。比如,使用GPS的用戶如果迷路,只能依靠GPS導航走出來,如果沒有手機,連求救都不可能。但是如果使用“北斗”系統,除了導航以外,還可以通過“北斗”系統發送衛星短信,告訴家人、搜救部門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周圍環境,讓搜救部門能夠實時監控、尋找自己的位置,立即實施精確救援。
●發展推廣“北斗”需政府引導
冉承其表示,目前我國一大批企業已經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芯片模塊或終端,帶有“北斗”導航衛星功能的衛星導航儀已經開始向社會投放試用。冉承其介紹,2012年國內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已經超過1200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5000億元。5000億元的市場容量,“北斗”能從中“分羹”多少還未可知。
專家認為,“北斗”要成為“世界的北斗”,尚需政府政策支持,部分行業可以推行強制安裝,提供一定的政府補貼,以實現順利運營。
需要注意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過多的行政干預可能使企業形成補貼依賴,因此,在民用領域內,政府需要制訂一套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措施,才能促進“北斗”健康發展,并在導航領域盡快形成國家競爭力。(本報記者)
鏈接
“北斗”助力抓捕糯康
2008年汶川地震中,眾多GPS設備失靈,北斗一號曾利用其傳輸信息功能,為救災部隊提供信息支援。在緝拿“湄公河慘案”元兇過程中,“北斗”也派上了用場。如果用普通手機進入國外信號網絡,會被偵測到位置并暴露身份,數次追捕皆因此失敗。最終,專案組使用“北斗”進行聯絡才成功抓捕元兇糯康等人。
另據介紹,“北斗”還能實現地下或者室內導航。未來人們在商場地下室里,可根據“北斗”尋找空車位;或者在大型停車場里快速鎖定自己的車位;GPS導航在室內或地下無法導航,而基于北斗導航系統的“盲導航”平臺則可以實現室內外導航無縫對接。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