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又不認識路的時候,智能手機上的GPS和車載GPS會為你指引道路,并隨時確定你的位置。GPS這個美國貨,正在你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同衛星導航系統的競爭正在愈演愈烈,中國自己的“GPS”——“北斗導航”正努力在競爭中提升話語權。
10月25日,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它與之前發射的15顆北斗導航衛星一起組網運行,形成了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區域服務能力。11月4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七屆大會又首次在中國舉行。
定位精度不及GPS
所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簡單地說,就是數十顆衛星組成一個網,并要保證在全球任何時刻、任一地點都能同時觀測到4顆衛星,以確定這個地點的經度、緯度和高度,達到準確授時、定位和導航的目的。
目前世界上共有4套這樣的系統——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中國北斗衛星(CNSS),以及歐洲的“伽利略”(GALILEO)。在這四大系統中,只有GPS具備了全球定位的功能,其他的只能做到區域定位。
“衛星導航系統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定位,而定位的精度取決于測算原理以及實際應用的熟練程度。”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應用協會信息咨詢服務中心主任曹沖介紹,GPS采用的是“無源定位原理”,其導航儀相當于一部收音機,只要收到衛星所發的信號就能直接計算出自己的位置,它的定位準確而方便。
中國的北斗一代則運用了“有源定位”的方法。也就是說,導航儀需要向衛星發出信號,由衛星把信號傳給地面站,再由它解算出導航儀的位置,之后發給導航儀。
如今,“北斗二代”系統已經處于試運行中。它使用的是與GPS一樣的“無源定位”。原則上,“北斗二代”的定位精度跟GPS相差無幾;但GPS使用時間長、各方面性能可能更完善,其精度能達到10米以內,而目前“北斗二代”的精度在20米左右。盡管如此,這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行列。
而對于網上“北斗的定位精度能達到1米以內、甚至幾厘米”的傳言,并不全面。曹沖解釋:“那種精度是軍用版的導航系統,民用版的沒有那么高。而且這樣的精度是調整誤差之后的結果,并非單獨的導航系統所能達到。”
另辟蹊徑,“北斗”玩特色
為了吸引市場,“北斗系統”也在絞盡腦汁。它雖不及GPS那么完善,但也在苦練自己的優勢與特色,那就是通信功能。
各終端機之間不借助其他工具可以直接互發短信。北斗導航儀擁有與手機、傳真互聯互通的功能。民用版的“北斗”導航儀最多可發49個漢字,軍用版則可以發送120個漢字;而GPS若想實現通信功能,必須與其他手機號碼進行綁定,這需要地面信號設施的幫助。
“汶川地震”發生后,地面信號設施大部分被毀壞了;在那種情形之下,由于北斗導航儀的信號是通過衛星傳輸的,所以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北斗一代”導航定位系統在抗震救災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救災部隊攜帶的“北斗一號”終端機不斷從現場發回各類災情報告,為指揮部指揮抗震救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援。
“北斗”分蛋糕,與“敵”共舞
當“北斗二代”全新上陣,能否打破GPS在中國一枝獨秀的局面呢?業內專家希望,政府可以像對“北斗一代”那樣的扶持和推廣“北斗二號”,以此為它在市場開路。這將為還處在幼年階段的“北斗系統”提供成長的營養和空間。此舉不是搞貿易壁壘,不單是支持國產品牌,也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需要。
“北斗二代”的觸角還延伸到了微博上。微博的功能其實是北斗短信功能的變種。北斗終端機可以綁定一個手機號碼,從而可以向這個手機號碼發短信;當這個號碼再綁定一個微博賬號之后,用戶如果以一種特定的格式給該號碼發短信,系統就會默認把短信內容更新到被綁定的微博賬號上。
事實上,一個產品要滿足市場的需求,必須在自己的各項性能上下足工夫。“北斗”不僅需要提高定位、導航、授時的精確度,還需要讓終端機更便捷、更廉價。
已經在試運行中的“北斗二代”性能更接近GPS。這被認為是“北斗導航”從GPS手中爭取擁躉的一個利器。它類似于“一機雙卡”的手機,可在一臺終端上實現“北斗系統”與“GPS系統”的自動切換。
“北斗二代”預計2012年年底正式運行,到2020年,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王蒙)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